2024年11月24日,由中央财经大学中财-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中国财政学会投融资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经济研究参考》编辑部协办的2024年财政投融资年会成功举办。本次年会主题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与政府债务管理创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财政学会投融资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北海市政府、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辽宁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兰州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中国财政》杂志社、新华社、北京明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财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财君正(北京)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宝鸡发展集团、河南朴和咨询有限公司、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等单位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马海涛教授、中国财政学会投融资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傅志华研究员、安融(香港)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负责人胡超研究员分别进行致辞。年会致辞及大会发言阶段由中央财经大学中财-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教授主持。
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马海涛教授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及各位同仁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马海涛教授表示,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以来,学界和政府部门一直在深入研究讨论,尤其是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财税改革的新方向。这次改革不仅继续推进预算制度、税收制度和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改革,而且在改革深度和体系上取得了显著突破,尤其是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人民群众新期望的背景下,改革突出问题导向,体现了“守正创新”的理念。在政府债务管理方面,马海涛教授强调,首先要深化对政府债务在财税体制改革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理解其复杂性与挑战性,以及对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深远影响;其次,要创新管理模式和机制,通过制度和管理创新提升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再次,要建立完善的债务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确保债务的规模和结构合理,防范潜在风险;最后,要强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为政府债务管理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马海涛教授期待各位专家在本次年会上各抒己见,就政府债务管理的创新提出宝贵意见,并预祝本次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马海涛教授致辞
中国财政学会投融资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傅志华研究员在致辞中表示,今天的会议旨在探讨在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背景下,政府债务管理改革的路径。2024年是一个关键的改革之年,不仅有中长期改革的部署,还面临宏观治理体系的政策挑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成为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核心内容。此次财税改革涵盖预算管理、税收制度、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等多个方面,延续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精神,同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更加精准的改革措施。当前,政策部门正在研究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深入探讨改革路径已成为政策研究者的迫切任务。值得关注的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增量政策,如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加大对国有银行资本补充、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手段推动房地产市场回稳,标志着我国宏观治理体系的重大变革。这些举措旨在平衡防风险和稳增长的关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傅志华研究员表示,期待与各位专家共同探讨如何有效落实改革政策、应对政策实施中的挑战,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傅志华主任致辞
安融(香港)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负责人胡超研究员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年会将为与会者提供一个宝贵的机会,聆听来自各界专家和学者的精彩演讲,通过这样的交流与互动,必将激发乐竟体育官网入口的思想碰撞,促进合作共识的形成,为我国财政事业和经济各方面的健康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此外,这次年会还将为像安融这样的本土金融机构走向国际舞台、引领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启示。胡超研究员衷心祝愿本次财政投融资年会圆满成功,并向所有参与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胡超研究员致辞
年会第二阶段是会议发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教授首先发言,高培勇教授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这次地方政府债务化解中应坚持的规律性认识,即底线、红线、高压线,不能触碰。具体包括借新债还旧债只能限于本金,不能触及利息;中央银行不能直接从财政部门认购国债;坚守财政安全。第二,政府债务管理中的基本经验。首先,今天的中国政府债务积累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后开始的,不能直接与美国等国家比较。其次,坚守财政赤字率不超过3%、负债率不超60%的警戒线,主要是为了稳定社会预期。再次,地方债之所以会成为问题,是形成的土壤有问题。第三,需要深入研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创新的问题。主要包括:健全地方财政体系;完善分税制体制的方向;化债和化债有关的政府支出的扩张问题;转移支付的创新等。
高培勇教授发言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教授强调财政政策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入论述了增量财政政策及债务管理创新。第一,增量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认为12万亿的债务化解措施直面问题,力度合适,增量财政政策是针对经济形势变化,相时而动、应运而生的。第二,如何理解大规模隐性债务置换。认为大规模隐性债务置换是工作思路的根本性转变,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是巩固增量财政政策效果的重要措施。第三,财政政策空间展望与政府债务管理创新。认为应在政府债务管理创新中寻求更大的财政政策空间,加快增量财政政策落地,谋划明年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中国财政赤字率仍有提升空间,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政府负债率相比,中国政府的负债水平算低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而且是能带来未来收益的有效资产。在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支持下,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创造更加有助于改善实体经济和金融资产质量的条件,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让经济繁荣在资本市场繁荣上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杨志勇教授发言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研究员探讨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风险防范问题。认为约80%至85%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融资平台债务,需通过债务置换化解。随着债务化解推进,融资平台面临市场化挑战,尤其是在缺乏政府背书的情况下,破产风险需关注。同时,要关注地方政府在化债过程中的行为,从供给侧和市场侧解决问题。赵全厚研究员强调,通过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管理债务风险,加强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地方债务化解,确保经济与财政政策顺利实施。
赵全厚主任发言
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长谷成教授分析了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发展及挑战。谷成教授指出,地方税体系的变化反映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虽然地方税收入有所增加,但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下降,依赖转移支付削弱了地方财政自主性。地方税收增长缓慢,非税收入特别是罚没收入增加,但也带来财政透明度和预算统一性的问题。谷成教授建议,未来改革应更加注重税收收入与事权责任的匹配,推动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合理化,提升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和公共服务能力。
谷成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许光建教授指出,三中全会决议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强调政府投资应聚焦基础性、公益性和长远性项目,并带动社会投资。许光建教授分析了当前投资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和投资方向不明的问题。政府投资应引导社会资本流入,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但地方政府盲目决策和投资浪费需改进。通过PPP模式推动民营企业投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呼吁政府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
许光建教授发言
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王振宇教授指出,地方财政困境源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复杂,尤其是在地方债务管理中,地方政府因财政压力采取非理性筹资,导致隐性债务增加,风险加剧。他提出,改革应明确债务管理规则,提升透明度和效率;政策设计要考虑地方政府实际情况,避免过度依赖收入增长假设;同时,加强债务风险防范,避免“击鼓传花”局面,推动地方财政体制优化,实现债务清理与风险控制。
王振宇教授发言
山东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长李森教授从“经济人”假设和信息不对称假设出发,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根源。他指出,地方政府为弥补财政缺口,依赖土地出让金和债务融资,虽然短期缓解了财政压力,但也积累了巨大的债务风险。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债务问题加剧。李森教授认为,仅依靠外部政策调整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必须深化内部治理,强化人大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实现有效的财政风险管理。
李森教授发言
南京财经大学财税治理研究院院长朱军教授指出,自2014年以来,产业投资基金逐年增多,但由于监管不足和预算管理不当,许多基金未纳入行政财政体系,导致隐性债务的积累。部分地方政府通过产业投资基金规避财政约束,提供隐性担保,导致债务外化和投资风险加剧。现有预算监督存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不足,特别是在审计和社会监督方面。为此,建议加强人大监督,将产业投资基金纳入预算体系,强化审计和社会监督,确保基金信息公开,提高透明度,增强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朱军教授发言
广西北海市副市长段炳德指出,这一轮化债的背景有所不同,既有房地产市场调整带来的内生压力,也有疫情和国际竞争等外生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仅仅是财政收支问题,更涉及道德风险的治理,尤其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博弈。解决地方债务危机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改变地方政府对债务的依赖,推动融资平台转型,并注重金融政策和财政创新的协调,以促进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地方化债应结合经济周期调整,科学应对市场波动,推动长期财政健康发展。
段炳德副市长发言
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周沅帆博士指出,债券本质上具备流动性、收益性和偿还性等属性,而当前中国的地方债务置换过程中,虽然短期内减轻了债务压力,但中长期来看却促进了道德风险的积累。隐性债务规模庞大,已成为财政黑洞,现有的隐性债务置换方式难以有效解决债务问题,反而掩盖了根本问题。此外,应加强债务市场的监管,明确各监管主体的职能,呼吁停止“城投产业转型”,并解决融资平台的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以防止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
周沅帆博士发言
中财-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教授介绍了研究所今年研究所报告的内容。报告主题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背景下的财政投融资发展研究”。温来成教授介绍了报告写作的背景、大纲和主要观点。在政府债务方面,尽管国债风险相对可控,但隐性债务和专项债的快速增长已成为潜在的财政隐患。专项债的发行速度远超过GDP增长,偿还压力日益加大,且许多地方的债务偿还已经依赖于借新还旧的方式。报告还提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地方平台债务的管理分散,财政部门难以有效监管。因此,需逐步调整国债和地方债的规模,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并探索新的融资模式如绿色债券和PPP模式。同时,报告强调了政府投资的边界问题,呼吁明确投资领域的划分。
温来成教授发言
转载自:现代投融资观察
初审:李小荣
审核:陈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