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教授樊勇:可从三个维度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一年、五年的工作,对今年的工作提出建议,其中多处提及税收。“可以从时间、效应、目标三个维度,来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税’。”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教授樊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樊勇说,从时间维度看,无论过去一年还是五年,我国取得“极为不易”“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经济发展新成就,背后的税费政策功不可没。过去一年,我国强化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及时果断部署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充分发挥税费政策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助力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的基本稳定;过去五年,我国不断推进改革,从简并并降低增值税税率、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出台系列优惠政策,从“减税降费”到“减税降费+缓税缓费”再到“减税降费+缓税缓费+留抵退税”,税费优惠政策步步加力、不断扩围。
从效应维度看,樊勇表示,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表述的,“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制度性安排与阶段性措施相结合,疫情发生后减税降费力度进一步加大,成为应对超预期冲击的关键举措”。
“关键举措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体现在精准聚焦市场主体需求,持续推进、公平普惠。”樊勇以去年为例,从三个“精准聚焦”阐释了政策的关键作用。一是精准聚焦市场微观主体经营困难,通过大规模的增值税留抵退税、缓税缓费,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二是精准聚焦国内外有效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通过延续减免车辆购置税等措施促进消费,通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稳外贸等;三是精准聚焦就业压力,对困难行业企业实施社保费缓缴、大幅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增加稳岗扩岗补助等,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
樊勇表示,近年来的减税降费既发挥了作为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总产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作用,又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措施极大地激活了微观市场主体活力,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五年来,全国累计减税5.4万亿元、降费2.8万亿元,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留得青山,也放水养鱼、涵养税源,年均新增涉税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超过1100万户。同时,税收充分体现出财政收入“稳定器”作用,各年度中央财政收入预算都顺利完成,全国财政收入十年接近翻一番,为教育科技、生态环保、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提供有力保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力。
“从目标维度看,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日益凸显,税收治理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樊勇表示。
樊勇解释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这就是要求确保政策提质增效,更好发挥税费支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税收贡献。”
樊勇表示,过去几年,为应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我国连续实施较大规模的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政策,这些政策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调控作用。“但从今后一段时间或从中长期来看,这些政策的延续与优化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要从经济社会运行的新特点上考虑政策有效性——能够持续发挥积极作用的应该延续,可能不适宜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就需要优化或调整,这样才能确保税收调控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樊勇说。
本文刊发于《中国税务报》2023年3月13日A2版。
来源:中国税务报
责任编辑:杜伟 (010)61930079